扫码查询
为加强机房维护管理和资源管理,规范标识,使设备维护、线路维护、资源管理有机结合起来,为日常维护、应急调度、障碍查修提供快速、方便、准确的资源信息,特制定本规范。
1、 机房标识;
2、 公共机架标识:MDF、DDF、ODF、ODM、MDM、DDM铭条等;
3、 电源:电源柜、电源线标识;
4、 尾纤及扎线标识:设备侧、线路侧、设备之间标识、其它情况;
1、 机房分区:表示机柜(机架)在机房中位置,以 N、S、W、E、L、R 表示北、南、西、东、左、右几个分区,未划分区的机房可以缺省;
2、 机列号:表示机柜(机架)在机房中位置,从01 开始编制;
3、 机架号:表示机柜(机架)在机列中位置,从01 开始编制;注:有列头柜的机列,机架可从00开始编号。
4、 面:A 和B 分别表示机柜的正反双面,单面的机柜可缺省;V和H分别表示MDF的直列面和横列面,单面MDF可缺省;
1、 本规范综合考虑了维护管理、资源管理、机方、线方等多方面要求,各分公司本着“先长途,后本地”的原则开展实施工作。
2、 按照“谁维护、谁负责标识”的原则,根据光缆维护一体化的维护界面划定线方、机方的标识责任方。
3、 标识中涉及到的资源设施名称和编码,严格遵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长途、本地网络资源命名编码规范。
4、 标识的制作和标贴不能违背机房整治的相关要求。
5、 标识一律采取打印方式,打印方式采用专门的标签打印机。
6、 各本地网应遵循本规范,制定本地网具体现场标识方案,所有可选项在本地网内统一。
7、 尾纤颜色原则:线路侧和设备侧尾纤颜色必须区分。
a) 全省线路侧尾纤统一为黄底黑字;
b) 应急调度尾纤全省统一为红底黑字;
c) 对长途,设备侧尾纤及架间跳纤全省统一为白底黑字;
d) 对本地,设备侧尾纤及跳纤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颜色(黄色、红色除外,本地网内统一);
8、 标识规格与字体大小根据机架机框的实际情况确定;建议中文选取黑体,英文选取Times New Roman。
1、 机房标识
a、格式
位置信息
局站信息
机房类型
序号
≤10
≤2(字符)
≤2
必选
必选
必选
机房编码(必选)
说明:
①机房类型参照集团公司命名编码规范内定义。
②机房标识贴于机房大门处,适合比例。
2、 MDF架标识
1) MDF架
a、格式
位置信息
MDF
连接符
所属分区
序号
面
=3
–
=1
≤3
=1
必选
可选
必选
可选
说明:V、H标识面,分别标识直列面、横列面。
2) MDF横直列
a、格式
位置信息
面
序号
=1
=2
可选
必选
说明:V、H分别表示直列面、横列面;
3) MDM模块
a、 格式
位置信息
MDM
序号
=3
=2
必选
必选
起止端号(必选)
使用情况(可选)
说明:使用情况可以为电缆编码及线序、起始号码段、起始用户端口地址、DSL板起止端口号、弹性号码标识等信息。
3、 DDF架标识
1) DDF机架
a、格式
位置信息
DDF
连接符
所属分区
机列号
连接符
机架号
面
=3
–
=1
≤3
=1
=2
=1
必选
可选
必选
–
必选
可选
或
位置信息
DDF
连接符
所属分区
序号
面
=3
–
=1
≤6
=1
必选
可选
必选
可选
2) DDM铭条
a、格式
DDF端口编码
本端设备端口编码
槽路/中继名称
电路名称
使用情况或转接点信息
对端DDF位置/对端设备端口编码
可选
必选
可选
必选
可选
可选
说明:
①本端设备端口编码:是指DDF端口所对应的本端设备端口的编码。设备端口编码可采用“(机架号+板位号)/设备号+端口号”的格式,设备端口的编码前的区域、子区域、局站、机房编码可省略;
②槽路名称:对于多次转接,中转站没有落地的情况,如槽路名称太长,占用相同高次群的电路槽道采用以下方式处理:
③中继电路名称:交换中继电路的名称,经过传输的中继填传输电路名称,经过光路的中继填光路名称。数据中继电路名称参照《数据电路名称规范》说明。
④使用情况或转接点信息:若传输侧跳线对端是用户终端设备、交换机,或者是交换、数据、移动等用户DDF,则为中继名称,如:交换机模块号、交换机端口号、移动基站名称等用户提供、最方便处理业务的标识;如果传输侧跳线对端对应的是传输设备侧DDF或传输设备端口(经DDF直接转接),则为电路名称或标注为“转接电路”,这样一看到两行都是电路名称或“转接电路”标识就知道它是转接电路。
⑤对侧DDF端口编码: 指跳线另侧的DDF端口编码,而不是对端机房的DDF端口编码。若对端为设备端口,则为空,或者标明是设备及端口号。
4、 ODF架标识
1) ODF机架
a、格式
位置信息
ODF
连接符
所属分区
机列号
连接符
机架号
面
=3
–
=1
≤3
=1
≤2
=1
必选
可选
必选
–
必选
可选
或
位置信息
ODF
连接符
所属分区
序号
面
=3
–
=1
≤6
=1
必选
可选
必选
可选
2) ODM
a、 格式
位置信息
ODM
序号
=3
=2
必选
必选
起止端号(必选)
使用情况(可选)
说明:使用情况为光缆编码及芯序。
3) ODM面板表
a、 格式
端口号
光缆名称
纤芯号/纤芯总数
对端落地点
使用情况
使用局向
收发关系
可选
必选
必选
可选
可选
可选
可选
说明:
①光缆名称:该纤芯所在光缆的名称或编号;
②纤 芯 号:纤芯在光缆中的编号;
③对端落地点:线路对端落地所在的机房或光交接箱;
④使用情况:指占用该纤芯的设备名称、系统名称或客户名称等;
⑤局向:占用该纤芯的两端设备所在区域或机房,中心局在前;
⑥收发关系:此条光纤是接收还是发送光信号,根据实际情况用汉字收、发分别表示;
⑦针对每个ODM制作一张表格,表格中的一个小方格对应ODM中的一个端口,贴在ODM旁便于查找核对的位置。小方格具体格式如下:
4) 光纤配线架内标识(由线方制作)
@左右结构的ODF架系统开放表:
@内外(单元式)结构的ODF架系统开放表:
说明:
①.根据ODF类型不同,开放表格式不严格限定,但内容需包括以上全部必选信息。
②.开放表中必须标明对应光缆本端所有纤芯使用状态(含本地网加芯),包括电信在用系统名称及收发情况;军队、网通等在用系统及收发情况;军队、网通等空纤;未使用光纤是否可用(不可用的简要说明原因);有光保护系统的说明被保护系统主(备)用及收发情况。具体写法参见上表中举例。
③.以上开放表格式主要用于长途光缆,本地网设备可作参考。
1、 电源柜标识
a、格式
位置信息
LTG
连接符
所属分区
连接符
A/D
机列号
连接符
机架号
面
=3
–
=1
-
(直流/交流)=1
≤3
=1
=2
=1
必选
可选
可选
必选
–
必选
可选
说明:
①此标识与同列A面机柜标识朝向相同;
②列头柜一般都放在机列的最边上,机架号可从00开始编号;
③列头柜标识属性:同机柜标识属性;
④A/D表示直流和交流;
2、 电源线标识
a、格式
―――――
所属设备
电压类型
功能
工作线
设备机柜位置
+24、-24、-48、+48等
主用、备用
工作地线
设备机柜位置
+24、-24、-48、+48等
主用、备用工作地
保护地线
设备机柜位置
+24、-24、-48、+48等
保护地
―――――
必选
可选
必选
说明:
①当一个设备电源线存在多个主备用时,从“1”开始编号;
②电源线标识属性:颜色参照机房整治要求,也可采用在列头柜内面板上粘贴电源线示意图方式,要求示意图必须与实际情况一致。
3、 电源柜开关标识
与电源线标识一致,也可用对照表形式。
尾纤及扎线标识
4、 设备侧
a、 格式
本端设备信息
对端设备信息
本端站点名称
系统名称/网元名称/设备名称/XDF编码
板位号
机盘名称
端口号
收/发
使用情况
收/发
对端站点名称
系统名称/网元名称/设备名称/XDF编码
板位号
机盘名称
端口号
必选
必选
必选
可选
必选
必选
可选
必选
必选
必选
必选
可选
必选
可选
说明:
①设备侧尾纤采用白底黑字标识;
②由于有些设备机盘实际占用槽位与网管不一致,有些设备机盘槽位按插板类型排序等情况,造成“板位号”有几种表示方法,但无论采用哪种,应尽量与资源管理系统保持一致。
③使用情况:根据专业不同可为槽路名称、电路名称、中继名称、模块号、用户号码段、用户端口地址等信息。
5、 设备之间
a、格式
本端端口信息
对端端口信息
系统名称/网元名称/设备名称
板位号
端口号
收/发
收/发
系统名称/网元名称/设备名称
板位号
端口号
必选
必选
必选
可选
可选
必选
必选
必选
使用情况(可选)
说明:
①设备之间连接存在收发关系的,该项必选。
②采用白底黑字标识。
③由于有些设备机盘实际占用槽位与网管不一致,有些设备机盘槽位按插板类型排序等情况,造成“板位号”有几种表示方法,但无论采用哪种,应尽量与资源管理系统保持一致。
④使用情况:根据专业不同可为槽路名称、电路名称、中继名称、用户号码段等信息。
a、格式
本端XDF位置
使用情况
对端XDF位置
必选
可选
必选
a、格式
所属光缆
本端站
分隔符
对端站
纤芯号
必选
必选
–
必选
必选
说明:线路侧尾纤采用黄底黑字标识。
1) 应急调度尾纤
a、格式
本端ODF位置
对端ODF位置
应急调度纤芯号
必选
必选
必选
说明:
①.应急调度纤采用红底黑字标识。
②.两个方向的应急调纤在同一ODF架上时,标识上采用不同编号段加以区别;
③.当应急调度尾纤只布放在同一个ODF架上时,其标识仍然按照上述规定格式,即“本端ODF位置”和“对端ODF位置”都打印同一个ODF编号。
2) 跳纤站ODF架间尾纤
a、 格式
所属系统
对端XDF架信息
上游站
下游站
必选
必选
必选
必选
说明: 上下游站是光盘所在站,不是光缆两端站。
3) 光保护系统设备尾纤
a、 格式
本端设备信息
光保护系统信息
对端设备信息
本端站点名称
系统名称/网元名称
板位号
光口号
收/发
收/发
光保护系统简称(OPU)
光保护系统端口名
对端站点名
系统名
板位号
光口号
必选
必选
必选
必选
必选
必选
必选
必选
必须
可选
可选
可选
4) 光保护系统设备标识
a、 格式
光保护系统一般为插盘式,对每一个系统的一个方向用一块插盘,3对尾纤实现保护,对应的3个端口都标有名称(如主用收发、备用收发、设备收发)。
对每一块插盘可在下方(或上方)对应处,贴上所保护的系统名、方向。即:
系统名
方向
必选
必选
5) 光保护系统尾纤
a、 格式
光保护系统尾纤标识:连接设备的尾纤与设备出纤一样,与ODF连接的尾纤如下:
所属系统
收/发
对端站
光保护系统主、备用
光缆名称/纤芯号
ODF位置
必选
必选
必选
必选
可选
可选
6) ODF与光保护系统连接的尾纤
a、 格式
所属系统
收/发
对端站
光保护系统主、备用
收/发
必选
必选
必选
必选
可选
7) 当设备与光保护系统之间有光放大器时,光放大器及其连接尾纤标识为:
a、 光放大器标识
系统名
方向
光放大器
必选
必选
必选
b、 光放大器至光保护系统之间的尾纤两端标识
所属系统
收/发
对端站
光放大器出纤
必选
必选
必选
必选
—–详细文档下载请私信—-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,联系邮箱1856753@qq.com。